这一周进入了防疫的后期,有许多家长都陆陆续续收到了复工的消息,相信孩子们也可以很快回到学校,回到机构,继续进行学习。不过,在生活渐渐走回正轨后,虽然家长和孩子待在一起的时间缩短许多,但是家长们也不能“掉以轻心”,我们依然希望家长们可以给我们的孩子进行更多的居家训练。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中,家长们可以利用一些短暂的日常活动和游戏时间(一个活动10-15分钟就可以),寓教于乐,让孩子们玩中有学,学有主动,整个学习过程趣味横生。
当我们和孩子进行社交游戏时,可以用到感觉社交常规游戏(Sensory Social Routine, SSR)的方法。感觉社交常规游戏是早期介入丹佛模式(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ESDM)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方法,是指个人(例如,家长,老师,治疗师等)和孩子愉快地进行面对面的社交活动,它包括刺激性的感知觉体验,人与人的社交互动体验,以及通过多次的重复形成常规。感觉社交常规游戏就是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玩伴的面部、声音、身体运动及肢体动作,强调游戏的感知性和社交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感觉社交常规游戏有哪些作用呢?
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1、注意他人社交沟通信号
可以让孩子注意到其他人的社交沟通的提示和信号,尤其是眼神,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姿势等等。
2、提高表情识别、模仿能力
可以提高孩子对他人面部表情的认识,以及对他人表情的互动和模仿。成人可以通过微笑、扮鬼脸,为各种各样的游戏添加声音效果和表情,让孩子的注意力集中在你的身上。
3、增加沟通机会
可以增加孩子的沟通机会,让孩子能够主动发起和回应,通过眼神交流、面部表情、动作、声音、说话等方法来继续进行社交互动
4、使孩子情绪调整到最佳状态
还可以使孩子的兴奋度、状态、注意力都能达到最佳化,让处于消极状态的“疲惫“孩子兴奋起来,还可以使过度活跃和兴奋的孩子安静下来。感觉社交常规游戏还可以改变孩子的情绪,安慰沮丧的孩子,让走神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等等。
一、感觉社交常规推荐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较常见的感觉社交常规游戏有躲猫猫,挠痒痒,追逐游戏等等,下面推荐一个叫小鱼游的小游戏:当我们和孩子在床上、沙发上或者地毯上玩耍时,就非常适合这个游戏。在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后,家长一边用手假装小鱼游来游去的动作,一边说“小鱼小鱼,游呀游,游到肚子上”,然后将手移到孩子的肚子上,轻抓轻按,或者挠痒痒。节奏快地重复3次后,我们就可以在“游到……”之后做一个停顿,等待孩子说出“肚子”后,再做出相应的举动。
同时,我们还可以选用一些歌谣,配合手指,甚至是肢体的互动,来跟孩子一起做互动游戏,这就是手指谣。家长们可以利用一些非常简单的日常活动,引入手指谣(网上有许多手指谣大全噢);甚至也可以自己编造、设计一些简单易懂、节奏鲜明的手指谣。

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在操作的过程中,家长们切忌把手指谣变成简单的拍手游戏,或者是歌谣表演。与感觉社交常规游戏一样,手指谣也非常注重孩子的主动性和参与性。在进行手指谣的过程中,我们要持续地跟孩子互动,始终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引导孩子进行语音、肢体的模仿,以及肢体的互动。手指谣示范:
小熊小熊
小熊小熊圆圆脸 (用手在孩子的手心画圆)
一步一步上上坡 (从宝宝的手往手臂上一下一下点上去)
几里古噜滚下来 (在宝宝身上从上往下做滚状)
滚进一个山洞里 (用手点到宝宝的胳吱窝挠挠痒痒)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进行手指谣的活动时,家长们可以试着加入一些小策略:
1. 调整歌谣的节奏、快慢,来营造生动紧张的感觉,吸引住孩子的注意力。
2. 还可以调整声音的大小,在歌谣的高潮点(通常是结尾)加大音量,做成一个有趣的互动点(如夸张大声地说歌谣,同时伴随着挠痒痒等互动)。
3. 在高潮处也可以做一些暂停的举动,用期待的眼神看着孩子,等待孩子给出反应,调动孩子的参与性和主动性。

图片来源于网络
手指谣不仅可以带来亲子间的趣味互动,也可以通过不同的设计形式,来提高孩子的模仿、认知、精细、手眼协调等能力,还可以培养孩子的想象力、联想力等等。例如,在《小熊小熊》中,就可以把“滚进山洞里”修改成“滚到肚子上/头发里”,提高孩子对身体部位的认知理解。再比如,家长们也可以在自己身上做“画圆”等动作,让孩子模仿,锻炼孩子肢体动作的模仿能力。
二、感觉社交常规游戏中推荐的玩具
我们常常还可以看到许多家长朋友们,为了可以跟孩子更好地一起玩儿,买了许多新奇复杂的玩具,希望在探索游戏规则中可以与孩子社交互动。但是对于一些家长来说,和孩子在家中怎么有社交性地玩,玩什么内容,还是会有许多困惑。
但其实,我们的家长容易忽视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在社交游戏中,人与人的互动才是重点。因此,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玩具来进行感觉社交常规游戏。但是我们要记住,所有的玩具都应该是我们手中进行互动的道具,千万不要让玩具彻底占据了孩子的注意力。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利用的玩具很多,例如:发条玩具,口哨气球,泡泡等。下面给大家推荐一些触手可得的小玩具例如气球。我们的目标行为是孩子能主动把气球递给家长来发起游戏。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家中找一个相对宽敞的环境,和孩子面对面,注意要先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用打气筒给气球打气,一边打可以一边说“1,2,3”,打3下气后,放飞气球,同时夸张地发出“呜——”的声音,增加游戏的趣味性。节奏快地重复3次后,我们可以在游戏开始前做一个停顿和等待,等到孩子主动把气球递还给家长后,再进行游戏。在前3次的重复操作中,家长应该视孩子的情况而定,适时地辅助孩子把气球递还。
我们还可以选择一些孩子喜欢、感兴趣的生活用品,例如:枕头,刷子,浴巾等等。举个例子,我们可以把“小鱼游“的游戏变成”小飞毯“:“小飞毯,飞飞飞,飞到小脚上”。家长一边举起浴巾并展开,一边说“小飞毯,飞飞飞,飞到小脚上”,然后用浴巾一把包裹住孩子的小脚丫(如果孩子喜欢,还可以配上挠痒痒的动作)。
三、感觉社交常规游戏重点
1、游戏前
在游戏开始前我们需要吸引到孩子的注意力。
2、游戏中
游戏中有丰富的感觉刺激,比如听觉的、触觉的、视觉的。
3、游戏速度
整个游戏过程都是较快的,且伴随一定节奏的,如“1,2,3”和选用一些节奏清晰明快的歌谣。
4、游戏停顿
在重复几次后,我们要在游戏中给出停顿,让孩子有机会能够主动加入到游戏中。
5、新内容
在孩子对这个游戏掌握和了解后,我们可以在游戏中加入新的内容,如在“浴巾”游戏中,我们可以变换“小脚”为“脑袋”,给孩子一些新的刺激。
四、感觉社交常规游戏注意事项
1、根据孩子兴趣
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选择道具和游戏的流程,如“浴巾”的游戏就非常适合喜欢皮肤触觉刺激的孩子。
2、选取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道具
同时,这个道具需要是孩子不能独立完成的,这个时候孩子就只能求助家长,家长自然而然成了常规和强化的一部分。
3、前期做好游戏设计
在游戏开始前,家长要“写好剧本”,对于游戏中用到的“台词”要有提前的准备。
4、家长始终把握道具的控制权
不要和孩子轮流操作物品,我们可以在过程中用道具“诱惑”孩子,但目的是让孩子给我们想要继续进行游戏的社交信号,因此,家长需要始终把握着道具的控制权。
5、兴趣降低就结束
当孩子或家长中的任何一方可以表现疲惫/兴趣降低时,就应该结束这个部分,转换到其他的游戏活动中。
今天的居家训练技巧就分享到这里啦,相信家长们心里已经对亲子社交互动游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创意。家长是孩子在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亲人,家长在家中跟孩子进行社交互动游戏,不仅可以促进亲子间友好的互动沟通,增进亲子感情,还可以让孩子在温馨、舒适、自然的环境中提高社交能力,加快各个领域的发育速度。因此,家长们千万不过错过这些游戏噢,快行动起来吧!
小投票
投票问题:您一般每周会花多久时间陪孩子玩社交游戏?(单选)
A. 只要一有空就和孩子一起玩
B. 每天尽量抽出一些时间陪孩子玩
C. 周末会和孩子一起玩
D. 太忙了,没空陪孩子一起玩
E. 从今天开始努力了,花更多时间陪伴孩子
欢迎把自己的答案发给小助手,赢取精美小礼品呦!
审核 | Dr. Young
图 | 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