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沟通主要目标是教会孩子通过说话来传递范围广泛的一系列语用功能:评论,共同注意,确认,抗议和否定,问候,获得别人的注意以及行为调节。我们需要借助活动首先对孩子的有意发声进行培养,然后是“声母-韵母”组合,紧接着让儿童说出一个词,最后进入多词语组合阶段。

儿童语言是如何发展的?
· 基本韵母(a/ i/ u/ o/ e/)
· 发声串(咿呀学语)
· 新的声母(b/p/m..)
· 音节(ba-ba/di-di)
· 模仿成人语调语音

02 将无意义发音赋予特定意义,去强化来增加儿童发音频率
如孩子发出“wu”,家长可以模仿孩子发音,孩子就会不断模仿成人的发音,这时家长可以找和“wu”相关的词语,比如“车”、“乌龟”等,同时,可设计和这些词语相关的活动,比如:初期每次和孩子玩车时,家长都进行配音“wu~”,后期孩子发出“wu~”这个音,家长就拿出“车”给孩子玩进行强化,重复多次后,孩子就可以将汽车和“wu~”的联系起来了。
03 从模仿词语阶段过渡到自发性生成词语阶段
(1)使用自发的言语做出选择
在儿童能够明确地把词语和物品关联起来的时候,要为他们提供选择的辨别机会。如孩子用积木搭建搭楼的过程中,已经学会自发说出“积木”,表示自己想要积木,此时家长需要给儿童能辨认的两个物品之一,向儿童说“积木还是车车?”,如果孩子说的是车车,那么家长要把车车给孩子,而不是他想要的积木。当孩子拿到车后,可能情绪会有低落,此时家长需要再提供一次机会,再次问“车车还是积木?”,孩子便会说积木。(儿童倾向于说他们听到的最后一个词语,因此家长应注意调整答案的顺序。)
(2)选择自发词语作为教学目标
在考虑将哪些词语作为自发性词语叙述时,应当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儿童比较喜欢的物品;儿童已经能够发的近似的音;与儿童发育水平相适应;常见于多种情境中;孩子基本能够通过非口语提出要求;不要忘记配合动作的词语。
(详见往期推送居家训练技巧系列6:让孩子主动沟通,三个小锦囊等你来拆!)
04 学习动作性词语
选择孩子可以说出或近似说出的目标动词,然后,围绕这个目标动词和孩子共同进行有趣的活动,帮助孩子自发性地说出与所选活动有关的动词。
例如:成人和孩子玩荡秋千,当秋千停下来时,成人示范“推”,孩子说出动词“推”,然后立即推动秋千以奖励儿童,直到孩子能够自发性地说出目标动词(方式同“从模仿发音过渡到自发性语言”)。
(点击链接查看学动词资源包:还在用卡片教动词?这里有动词训练视频免费领!(第二弹))
05 帮助孩子学会多词语表达
前提:孩子能自发性说出60-80个词语,并且能够频繁地使用这些词,我们就可以帮助孩子使用两个词语进行表达,比如,准备两块饼干(大饼干、小饼干),我们可以拿起饼干问“大饼干,还是小饼干”,孩子想要吃的是大饼干,就会引导孩子表达出多词语“大饼干”。
后期:孩子在双词词语表达稳定之后,我们就可以练习孩子三词句子表达如“果果吃大饼干”等,在此基础上练习三词以上的表达,如“妈妈去超市买饼干”等。

1、成人式的语言往往过于复杂,需要减少语言的复杂性。
2、成人是孩子的直接干预者,需要运用和孩子相同水平的语言进行对话
3、尽量避免让孩子通过模仿来向成人发出请求信息,例如每次都说“我要吃苹果”,而实际上孩子可以直接用词语“苹果”提要求。
(详见往期推送星宝居家训练技巧系列1:“多一字”、“名非名”)
除此之外,我们需要在孩子理解语言的基础上让孩子明白口语的重要性,所以我们可以采取以下两个特殊措施来着重培养孩子的语言理解能力。
(1)期待和要求儿童做出回应
给孩子的指令句子长度适宜,孩子没有反应的时候要快速给孩子一些身体指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让孩子理解指令真正的意思。
(2)听从口头指令
确保指令简明扼要(谨记“加一原则”,即如果孩子能连着说3个字,我们就跟他用4-5个字的短句/短语)。
确保口头指令在肢体语言前出现,如“坐下” ,要先说“坐下”,然后辅助孩子“坐下”,让坐下成为引导前提。
-END-
文字 视频编辑 | Miss. Chen & Miss. Kang
欢迎同行转载,请加康谱睿启小助手微信:kprqxz